22头小猪白手起家牧原秦英林夫妇身家首超马云投资版图近千亿
来源:开云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07 15:37:56

  11月8日,胡润研究院《2022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下称“《榜单》”)出炉。《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9月15日,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钱瑛夫妇以1850亿元的财富位列第八,比去年上升7位。

  不过,不像卖水的钟睒睒身家稳健,养猪生意受猪周期影响巨大。近年来胡润百富榜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猪价高位运行,秦英林夫妇身家暴涨从355亿元暴涨182%至1000亿元,巅峰时期2020年达2000亿元,首次挤进百富榜前十。

  随着2021年猪价持续下跌,秦英林夫妇身家回落至1700亿元,一度跌出前十,排名第十五。虽然今年秦英林夫妇财富未恢复至高光时刻,但在字节跳动、腾讯市值大幅缩水的映衬下,他们带领的牧原股份(002714.SZ)在榜单前十的一众互联网公司中显得格外亮眼。

  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成功在深交所上市,秦英林夫妇以90亿的身价上榜,并且以2亿元超越*ST辅仁(600781.SH)的朱文臣,首次成为河南首富。

  国内猪周期直接影响猪价,不仅导致牧原股份业绩波动,同样也牵动着“养猪大王”秦英林夫妇的财富值。从那时开始,秦英林夫妇的命运与牧原股份捆绑得更加紧密。

  2019年,受非洲猪瘟与国内猪周期性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全年均价同比大面积上涨,从年初10.8元/公斤涨至10月份的41.4元/公斤(全国外三元生猪),牧原股份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075.37%至61.14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佳成绩,公司股票价格也一路飙升。

  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牧原股份年内股价涨幅达209.09%,公司市值从599.5亿元上涨至1919.55亿元。当年,秦英林夫妇财富暴涨近3倍达1000亿元,排名十五,涨幅位列百富榜前二十的首位。彼时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还未爆发,仅以950亿元的财富值排名第二十。

  2020年,生猪养殖行业产能呈现逐步恢复趋势,但是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生猪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猪价仍在高位震荡。叠加年屠宰产能200万头的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的贡献,牧原股份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2020年牧原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再次刷新佳绩,同比大涨348.97%至274.51亿元。当年,秦英林夫妇身价翻倍至2000亿元,首次挤进胡润百富榜前十。

  2021年,行业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猪价从年初起“断崖式”下跌,更在10月份进入“5元时代”(每斤),但“猪茅”股价依旧坚挺。

  2021年2月22日,牧原股份股价探至上市以来高位91.64元/股(前复权),公司市值也达到4697.28亿元的巅峰,两年时间公司市值翻近8倍。高位过后,牧原股份股价开始下跌,但年内跌幅仅为1.56%。那一年,秦英林夫妇财富少量缩水15%,以1700亿元位列胡润百富榜第十五。

  猪价下行周期长达近一年半,熬过至暗时刻,随着今年6月份猪价起飞,牧原股份也结束上半年的巨亏,第三季度赚近82亿元,填补了上半年的亏损,前三季度利润达15.12亿元。据财报数据,上市近9年,牧原股份合计赚了478.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系和拼多多市值均大幅缩水,秦英林夫妇财富逆势积累。截至9月15日的《榜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秦英林夫妇财富增长9%,以1850亿元重返百富榜前十,位列第八,首次超过马云、黄峥。

  秦英林夫妇2018年-2022年财富。数据来源:同期胡润百富榜。时代财经制图

  对于秦英林夫妇财富超过马云,11月8日,某业内人士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并不意外。

  “第一,牧原已经是养猪行业绝对的龙头了,养猪规模全球最大;第二,猪价处于较高水平,牧原第三季度净赚近82亿元。秦英林凭借牧原这种超大级别企业,只要猪价好,赚钱多是很正常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今年,互联网大佬的身价随公司市值蒸发大幅缩水,秦英林夫妇以1700亿排在马云前面,在百富榜前十中显得格外眨扎眼,不少网民都直呼“养猪比搞电商更赚钱”。

  牧原成立第30年之际,最初靠22头猪开始养猪事业的秦英林夫妇或许没想到,30年后,他们会建立千亿养猪帝国。

  据报道,1989年,毕业后的秦英林被分配到南阳国营肉联厂,但秦英林并不想做安稳的上班族。1992年,各种政策都在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下海经商成为浪潮,一心想养猪的秦英林毅然辞去公职,与学习兽医专业的妻子钱瑛回到老家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从22头猪开始了养殖事业。

  秦英林夫妇将多年来学习的养猪技术派上用场。据说他们吃饭睡觉都在猪场,方便及时观察小猪的情况。不到一年时间,秦英林夫妇卖掉20头猪,到手1.8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秦英林夫妇又经历了猪舍感染伪狂犬病以及猪周期下行时卖猪血亏的教训,懂得原来养猪不仅依靠技术,还得考虑市场因素。

  慢慢摸索后,猪场在1995年终于初具规模,共养殖母猪200余头、仔猪2000余头。秦英林夫妇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2000年,秦英林和钱瑛的哥哥钱运鹏共同成立内乡县牧园养殖有限公司(牧原股份前身),除了养殖,还开展生猪育种工作。

  比如研发猪舍。据牧原股份官网,1992年,牧原第一个养猪场内乡马山养猪场破土动工,那是秦英林夫妇动手设计研发第一代砖拱结构猪舍。

  牧原股份招股书也显示,秦英林养猪起便开始对猪舍的设计和建设进行研究,其个人和公司共同设计开发出9代次猪舍,“母猪产房”“猪舍采暖保温装置”“猪用干湿饲喂器”等自动化设施设备获得专利。

  在育种和养殖方面,牧原股份也有所创新。2000年探索早期隔离断奶技术;2002年设计以小麦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多种营养配方;2005年从加拿大引进470头曾祖代种猪,提高商品猪品质等。

  我国商品猪价格波动周期一般为3-4年。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搜猪网数据,2005年至2008年4月为上升周期,秦英林夫妇顺势扩大养殖规模。2008年,牧原出栏生猪数量翻了一倍至22.39万头。

  2012年,牧原股份的养猪事业开始走出河南,在湖北、山东成立养殖公司。2019年,牧原股份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设立了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开启屠宰业务。

  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产业链,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5省(区)107市221县(区),总资产2120亿元,员工近14万人,子公司285家,2021年出栏生猪4026万头、屠宰产能2200万头。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牧原股份不久前发布10月份销售简报,其10月份生猪出售的收益创今年新高,达149.37亿元,并且其今年累计销售生猪达5000.3万头,已提前完成今年出栏任务下限。

  牧原股份预计2022年生猪出栏5000万头至5600万头。图片来自: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

  上述业内人士推测,牧原股份今年有很大机会净利润增速转正。“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5.12亿元,四季度或超百亿,全年很可能有100多亿元的利润。”

  全链条的自养模式,不仅资产重,对土地、资金需求也大。因此,积极布局金融、房地产、股权投资等领域,是牧原股份完整产业链条的必走之路。

  这些业务主要由秦英林夫妇共同持有的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牧原集团”)承载,在此过程中秦英林夫妇的财富也不断增加。

  牧原股份招股书显示,2008年6月27日,牧原集团前身,也即当时的内乡县牧原顺发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为咨询和投资。

  当时,秦英林和牧原集团高度专注于养猪业务,2014年之前,牧原集团对外投资除了牧原股份外,还持有内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内乡信用社”)、河南省龙头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但两家为参股比例较低的行业性或地方性担保公司,分别持有0.7%和3.179%股权。

  而目前,牧原集团对内乡信用社的持股比例增至37.5%,另外前者还持有河南内乡农商行、河南西峡农商行、河南社旗农商银行分别30%股权,10%股权及2.28%股权。

  把贷款的路打通,可以给牧原的全产业链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牧原集团也陆续设立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牧原物流有限公司、河南牧原农牧设备有限公司,为的是支持“亲儿子”牧原集团在养殖场建设、物流运输和农牧设备等方面需求,打通上下产业链,还成立了河南盛达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进军房地产。

  股权投资方面,牧原集团在2015年8月成立了锦鼎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负责对外投资与养殖业关联度不大的9家公司。其中,有去年创业板IPO终止的想念食品、去年创业板上市的格林精密(300968.SZ)、新三板挂牌企业鑫昌龙(834803.NQ),还有两只投资基金。

  总体来看,天眼查显示,牧原集团的商业重镇还是河南,在湖北、浙江等地仅有少量投资,同时,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是牧原集团投资比例最大的三大行业。

  根据牧原股份年报,2018年-2021年秦英林夫妇在牧原股份的薪酬与期末持有股市值合计分别为262.46亿元、808.25亿元、1184.49亿元和1147.65亿元,与同期胡润百富榜中两人财富355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1700亿元相比可知,秦英林夫妇在养猪以外,其他领域的财富积累最高时达近千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p

  北京三批次土拍收官:总出让金达500.3亿元,热度稍有回暖,中海成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