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包括仓储货架主体,所述仓储货架主体的内
部安装有第一转轴,且仓储货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托盘,并且第一转轴和托盘之间对称安
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之间对称设置有转板,且两个所述转板的中心位置相互连接,
所述仓储货架主体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块的上端,且固定块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销轴,并且
第二销轴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销轴的外
壁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销轴的一端,且
第三销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中心位置贯穿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
槽、滑块和第一销轴,且托盘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所述滑块的侧视为
“T”字型结构,且滑块通过滑槽与托盘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并且滑块通过第一销轴与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所述转板关于托盘的
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转板的组合为“X”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转板之间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与转杆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其特征是,所述滑板的中心位置
设置有凸起状结构,且滑板通过第三销轴与限位槽构成可旋转的卡合式滑动结构,并且滑
着经济飞跃发展,外资企业大量涌进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不仅带动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而且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目前仓储货架库房中越来越多采用自动
因此仓储货架与货物之间的活动空间一般设置的比较小,由于没着力点,给人工提取转
体,所述仓储货架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且仓储货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托盘,并且第
一转轴和托盘之间对称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之间对称设置有转板,且两个所述
转板的中心位置相互连接,所述仓储货架主体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块的上端,且固定块的
下端安装有第二销轴,并且第二销轴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
有滚轮,所述第二销轴的外壁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设置有第三销轴的一端,且第三销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中心位置贯穿有第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槽、滑块和第一销轴,且托盘的内部开设有滑
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端部安装有第一销轴,并且第一销轴的外壁与转
板相连接,该调节机构的设置将第一转轴的水平作用力通过两组转板转变为对托盘竖直方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滑块的侧视为“T”字型结构,且滑块通过滑槽与托盘构成卡合
式的滑动结构,并且滑块通过第一销轴与转板为转动连接,使得滑块能够在托盘的内部滑
的组合为“X”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转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保证了两个转板之间的旋转运动
二销轴与固定块构成转动结构,保证了转杆在旋转时会同步带动连接杆以第二销轴为轴线
限位槽构成可旋转的卡合式滑动结构,并且滑板与第二转轴为螺纹连接,保证了在旋转第
两种状态下灵活转变的行路机构,通过顺时针旋转第二转轴可通过滑板、第三销轴以及滑
槽等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带动两组连接杆和滚轮做相互靠近的旋转运动,使得滚轮为
该仓储货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点,达到了方便移动的效果,同时通过反向旋转同理使得滑
二、另外,针对一些需要防货物与箱体碰撞的仓储货架,在其内部对称设置了四组
调节机构,将货物放在托盘上表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顺时针旋转第一转轴带动两组
滑块同步做相互靠近的运动,并使得两组转板同步旋转打开以达到将托盘及货物竖直托举
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图中:1、仓储货架主体;2、第一转轴;3、托盘;4、调节机构;401、滑槽;402、滑块;
403、第一销轴;5、转板;6、固定块;7、第二销轴;8、连接杆;9、滚轮;10、转杆;11、限位槽;1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
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
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
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里面,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
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包括仓
储货架主体1,仓储货架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2,且仓储货架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托
盘3,并且第一转轴2和托盘3之间对称安装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之间对称设置有转板5,
且两个转板5的中心位置相互连接,仓储货架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块6的上端,且固定
块6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销轴7,并且第二销轴7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杆8的上端,连接杆8的下端
设置有滚轮9,第二销轴7的外壁设置有转杆10,且转杆10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
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销轴12的一端,且第三销轴12的另一端连接有滑板13,滑板13的中心位
置贯穿有第二转轴14,且第二转轴14的上端安装于仓储货架主体1的下表面。
具体地,调节机构4包括滑槽401、滑块402和第一销轴403,且托盘3的内部开设有
滑槽401,滑槽40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402,且滑块402的端部安装有第一销轴403,并且第一
销轴403的外壁与转板5相连接,该调节机构4的设置将第一转轴2的水平作用力通过两组转
具体地,滑块402的侧视为“T”字型结构,且滑块402通过滑槽401与托盘3构成卡合
式的滑动结构,并且滑块402通过第一销轴403与转板5为转动连接,使得滑块402能够在托
具体地,转板5关于托盘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板5的组合为“X”
型结构,并且两个转板5之间为转动连接,保证了两个转板5之间的旋转运动具有同步性和
具体地,连接杆8与转杆10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杆8与转杆10之间通过第二销
轴7与固定块6构成转动结构,保证了转杆10在旋转时会同步带动连接杆8以第二销轴7为轴
具体地,滑板1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凸起状结构,且滑板13通过第三销轴12与限位
槽11构成可旋转的卡合式滑动结构,并且滑板13与第二转轴14为螺纹连接,保证了在旋转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便移动的仓储货架时,首先,假设需要将货物装箱,如图1所
示,将货物放置在托盘3的上表面前需要将该仓储货架固定,逆时针旋转第二转轴14,在第
二转轴14与滑板13的螺纹作用下推动滑板13沿着第二转轴14的外壁竖直向下滑动,以左侧
第三销轴12为例进行运动说明,此时滑板13通过左侧的第三销轴12带动左侧的转杆10以第
斜向右下方滑动一段距离,此时转杆10通过连接杆8同步带动左侧的滚轮9同步以左侧的第
二销轴7为轴线顺时针旋转,同理右侧的滚轮9同步以第三销轴12为轴线做逆时针旋转运
动,且随着两个滚轮9的同步旋转滑板13两端的下表面逐渐与地面接触,并且两个滚轮9的
下端逐渐与地面旋转脱离,以此达到了将该仓储货架固定的效果,随即可将货物放置在托
盘3的上表面,并使其保持稳定,当货物装箱完毕后,需要对仓储货架进行转移,此时同反向
顺时针旋转第二转轴14,同理使得两个滚轮9同步做相互远离的旋转运动并逐渐与地面接
触,且当两个滚轮9与地面接触时滑板13的下表面恰好与地面保持脱离,以此通过两个滚轮
9可方便对该仓储货架的转移;当仓储货架转移完毕有必要进行货物提取时,此时同理逆时针
旋转第二转轴14将该仓储货架固定,随即顺时针旋转第一转轴2,第一转轴2带动卡合于仓
储货架主体1内壁的两个滑块402同步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使得两个滑块402同步带动两个
转板5的下端以自身的中心位置为轴线做相互靠近的旋转运动,且为满足两个转板5的旋转
靠近需求空间,两个转板5的上端会带动托盘3内部的两个滑块402同步做相互靠近的运动,
且通过两个滑块402推动托盘3竖直向上滑动,当将货物托举出箱体表面时,停止旋转第一
转轴2,可轻松将货物取下,最后反向逆时针旋转第一转轴2使托盘3恢复至初始状态。
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
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