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早在七月初,网络上便频繁出现一则关于日本的末 世 预 言,它声称日本将在2025年7月5日遭遇毁灭性大地震。这则说法在日本国内乃至其他几个国家广泛传播,一度引发了大量网民的担忧。
但实际上这则预言来源于日本一位漫画家早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中描绘了作者的几个“梦境”,其中一项便是“2011年3月日本将出现重大灾难”。令人震惊的是,这部1999年出版的漫画,在十二年后竟然惊人地应验,那场震撼全球的3·11日本大地震真实发生了!
正因这份不可思议的巧合,很多人对这位漫画家笔下的“未来梦境”格外关注。因此当他在2021年的新作中再次描绘出“2025年7月5日,日本将再度遭遇毁灭性地震”的场景时,无数人心中便开始不安起来,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随后日本政府为了安抚民众情绪,不得不公开辟谣,反复强调该“预言”毫无科学依据。所幸的是,7月5日当天一切安然无恙,没发生任何异常,舆论的紧张气氛也逐渐缓解,官方似乎也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仿佛命运弄人,预言日期刚过不到一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便从海洋席卷而来。7月30日清晨,俄罗斯远东地区突然发生剧烈震动,位于堪察加半岛以东的太平洋深处,爆发了一场震级高达8.8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仅19公里。
这是该区域自1952年以来经历的最严重地震之一。这场强震不仅撕裂了地壳,更在瞬间激起滔天巨浪,海啸能量迅速向整个太平洋扩散,首当其冲的便是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军港设施严重受损,部分沿海城镇瞬间被海水吞噬。
紧接着,海啸的冲击波直扑邻国日本。30日上午约9点40分,尖锐的海啸警报声打破了日本的宁静,警报等级已升至最高级别的“红色”,覆盖了从北海道到冲绳共21个都道府县。
这意味着近200万居民面临生命危险。清晨的宁静被打破,人们惊恐万分,拖家带口,抓起随身贵重物品就朝高地奔逃。然而通往安全地带的道路迅速被逃亡的车流与人流堵得水泄不通,平日井然有序的社会运行在巨大恐慌面前濒临崩溃。
在东北部的岩手县,情况尤为危急。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海浪高度超过1.3米,猛烈冲击防波堤,港口停泊的船只被巨浪反复抛掷。南部的千叶县及和歌山县等地则遭遇海水倒灌,甚至有鲸鱼被海啸裹挟上岸,搁浅无助。
在三重县,一位58岁的女士驾车匆忙赶往避难所时,亲眼目睹远处海平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上升,深蓝色的海水不断逼近。情急之下,她在慌乱中车辆失控,不幸冲出国道,坠入深达30米的陡峭悬崖,当场丧生。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整个日本东部地区紧急动员。仙台机场航班停飞,多条铁路干线中断运行。更令全国高度紧张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和东海第二核电站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疏散非必要人员,并严密监控运行状况。
如今这场“虽迟但至”的巨大海啸对民众心理造成的冲击难以估量。然而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和惊魂未定的民众,仍有美国地震专家发出警告: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的海啸瞬间吞噬沿岸一切,同时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全系统。这场事故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也为全球留下了深远的阴影。
自那以后,“福岛”二字仿佛成了悬在全球心头的一块巨石。那座伤痕累累的核电站在许多人眼中,无异于一颗紧邻活火山的“定时炸弹”。每次附近稍有强烈地震或台风预警,全世界人民的心就随之紧张。
如今时隔十四年,一场威力巨大的海啸再次席卷日本沿岸。看着电视画面中几层楼高的巨浪拍打海岸,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2011年的惨状,开始担忧那段极其痛苦的历史是否会重演。
紧张气氛下,东京电力公司迅速发布人员撤离指令。据统计,短时间内已有约4000名工作人员陆续撤往安全地带。为确保万无一失,最后留守的一批关键人员也被统一安置在核电站区域内海拔约35米高的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避险。
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他们决定暂停备受争议的核污水排海工作。表面上看,暂停作业似乎是个好消息,让人们紧绷的情绪稍有缓解,但在海平面之下,情况却远比表面复杂,新的威胁可能已在悄然酝酿。
汹涌的海浪已导致海水出现非常明显倒灌现象。设想一下,当这些倒灌的海水裹挟着刚刚排放入海、尚未完全稀释的放射性物质冲回沿岸,甚至回流至排水管道或洼地,后果简直就像一颗巨大的污染“回旋镖”!
两年前,日本政府不顾四周的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真正开始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当时,各国对此忧心忡忡,担忧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随洋流环游全球,可能对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乃至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
如果真正到了那一步,神仙也无力回天。世界各国共享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灾难只是迟早的问题。然而日本政府和东电最终选择“孤注一掷”,坚定地启动了核污水排海计划。
根据公开记录,仅在今年4月10日以前,他们已进行了多达12轮排放,其中第12轮排放量高达7800吨。要知道,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仅毒性可能极强,其影响区域之广、维持的时间之长更是难以估量。
因此,一旦此次海啸引发倒灌,使这些放射性物质回流并在陆地上扩散,受影响的远不止福岛当地居民。土壤、地下水、农田都将面临污染风险,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也可能遭受严重冲击。
虽然截至目前观测显示,本次海啸的主浪似乎已逝去,峰值海浪也未达到此前预测的最高级别,但后续持续的余波和水势波动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潜力。海水的每一次异常涌动,都可能让原本脆弱的海堤和核电站区域的处境更加恶化。
在美国,尤其是夏威夷州,政府反应极为迅速。警报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刺耳的紧急广播划破宁静,手机用户也收到急促的警报提示。当地政府官员更是发动多方力量,挨家挨户或通过公共广播,敦促居民立即向高地撤离。
许多居民在得知消息后几乎没多想,匆匆抓起少量必需品就驾车奔向高处,部分通往内陆的道路甚至会出现严重拥堵。同样的紧张气氛也蔓延至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区和加州中部海岸的居民都接到了官方的紧急撤离通知。
与日本的应对方式类似,官方大多仅提供避险方向,例如“务必前往高地”、“尽可能寻找地势高的地方避难”,但对于具体应撤离到哪个地点,通常没有明确指示,如“某某学校”或“某某社区中心”等。
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也立即拉响了警报。需要非常说明的是,他们发布的是海啸预警,即海啸有几率发生,但具体波源仍需进一步确认,是一个提醒公众重视、准备好的信号。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政府机构和海洋监测部门也丝毫不敢懈怠,其预警中心的值班人员正24小时密切监控海啸波传播数据及最新动向。
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情况。根据海啸预警中心的连续跟踪研判,原本被认为可能受到较大冲击的中国近海区域,真实的情况却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由于这次海啸的主要能量在向西太平洋传播过程中,被日本列岛及其周边复杂的海底地形大量消耗和阻挡,中国相关海域预期的浪高大幅度降低至几厘米至十几厘米量级。因此当天稍晚,国家有关部门果断解除了此次事件的海啸警报。
随后,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适度下调了当地的警报级别。不过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通过媒体发表谨慎看法,提醒公众:
而在7月30日的相关报道中,日本气象厅专家曾分析指出,综合海啸源头位置、能量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来看,这次海啸能量在穿越太平洋后,夏威夷群岛面临的威胁程度可能超过日本本土!
2.环球网: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8.8级地震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台湾、浙江、上海沿岸有一定影响
3.极目新闻:日本海啸警报190万人撤离,横滨出现河水倒流,海啸持续一天
4.杭州日报:刚刚,日本遭第一波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暂停核污染水排海